法库县供销合作社以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为契机,在省、市供销社指导下,发挥供销组织体系优势,整合集聚各级供销社和地方农资农技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数字化平台等优势运营资源,打造“县属企业(农资商城)+县域配送中心+基层网点”的农资流通服务模式,构建上下贯通、横向联动的“绿色农资”供应服务链。
一、聚势赋能,集聚优势要素服务资源
一是提高政治站位。法库县入选全国总社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试点县后,沈阳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,提出“把试点作出亮点,不辜负上级信任”的工作要求,将试点工作列入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“12+1”赛道任务,纳入全市“三农”工作大局。二是优化工作机制。在省、市供销社支持下,县属农资公司与辽宁省化肥公司、沈阳金秋实农资公司建立对接帮扶机制,积极争取、协调推动上级政策、资源向试点下沉,形成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。三是凝聚县域合力。争取地方党委、政府有力支持,建立县级政府主管领导牵头,县供销、财政、农业、市场等有关部门联合推进试点工作机制,2023年、2024年县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00余万元支持试点等工作。
二、夯实基础,搭建高效畅通的服务网络
一是培育壮大县属企业。组建全资辽宁金秋农业生产资料公司,聘用社会能人担任总经理,引入省、市农资公司等7种化肥产品和2种“供销专版”农资产品,实行“统一进货、统一价格、统一配送、统一服务 ”的服务模式。年初以来,县属农资企业累计供应“绿色农资 ”4000余吨,“供销专版 ”绿色肥料800吨。二是建设农资配送中心。与沈阳新供销运营管理集团合作,争取市级社场地和资金支持,市县联合建成具备仓储3000吨化肥、240平方米产品展厅和可容纳180人培训的多功能农资配送中心。三是织密织牢服务网点。以县属企业为主体,采取1+N的模式,即1个社有企业+N个终端服务节点模式,整合基层社和社会个体等网络资源,建成自营乡镇为农服务中心2个,拓展乡镇基层网点19个,村级网点41个,实现县域农资供应服务全覆盖。
三、创新模式,打造数字化为农服务平台
一是开发上线“农资商城”。 依托沈阳市供销社“合合通”数字供销综合服务平台,与沈阳新供销运营管理集团合作开发上线“农资商城”,招募企业(运营商)和乡镇(村)服务站提供配送和自提服务,建立“生产厂商+平台+运营商+乡镇(村)服务站”的农资流通新模式。二是开展农资集采直供。县级供销社牵头与企业集采议价,严选集采农资产品,链接“农资商城”向农户直供,建立农资产品“二次”检测和追溯机制,有效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。2024年,已与14家农资生产企业开展合作,推出20余种农资商品,线上销售农资约70余吨,农资交易额14.8万元。三是推出优惠政策。整合厂商、金融机构等优惠政策,推出春耕农资产品补贴政策和“供销·农资e贷”金融惠农产品,线上线下累计发放农资补贴优惠券40余万元。据测算,通过政策购买种子和化肥每亩可减少投入30元左右,降低农户生产投入成本。
四、联合合作,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
一是培育服务主体。投资法库万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35%股份成为最大股东,打造专业土地托管服务企业,推出后付款托管、保底分红、规模土地流转3项拓展服务,实现托管6项作业、11个阶段、27个步骤、175项信息全过程记录,让农户“足不出户”实时掌握地块信息。2024年公司托管服务面积近4万亩。二是打造服务平台。创新将县域农资配送中心和为农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,与农业农村、金融保险机构、企业等多方部门和经营实体合作,建成具备农资展销、农机作业、技术推广、质量检测、农业金融保险等8项服务的县域为农服务中心,成功承办沈阳市供销合作社“绿色农资”升级行动现场会。三是引领绿色生产。举办农资农技下乡服务系列活动,组织企业常态化开展线上直播、专家讲堂、种植户交流回访、试验示范等活动,带动和服务农户近千人,切实让农户得到了实惠。如推广“宽窄行+免耕播种+绿色农资”肥料玉米标准化种植,农户亩平均增产200斤,增收300元。